王平教授主讲中文系(珠海)前沿讲坛第十五讲

01

Body

    2018年12月7日晚在海滨红楼15栋104会议室,中文系(珠海)迎来前沿讲坛第十五讲《东亚〈玉篇〉类字典与〈玉篇〉学研究》。主讲人是王平教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韩国汉字研究所合作研究教授,世界汉字学会中方秘书长,《世界汉字通报》主编,《汉字研究》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域外汉字的传播与应用、汉字发展史、传世字书数字化处理等。王平教授首次提出并界定“域外汉字学”术语的定义及范围,首创域外汉字研究新学科,首次提出汉字研究“三重证据法”,首次提出并界定“数字库汉字学”,首次对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历史及未来发展中的地位给予定性,大大推动了东亚文字圈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目前发表学术专著20余部,学术论文百余篇。本场讲座由贾智副教授主持。

01

王平教授主讲
     

     魏晋南北朝三百年间,音韵学的诞生、兴盛,使得字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时字书层出不穷,但由于战乱等缘故多有亡佚,虽有残文,也难窥全豹。在这一阶段,南朝顾野王编纂的《玉篇》得到了较好保存,它是继中国第一部小篆字典《说文解字》之后的第一部楷书字典,是中国字典史、文字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顾氏所作《玉篇》,世称《原本》,大约亡佚于唐末宋初。唐代处士孙强在《原本》基础之上,稍增其字,世称“孙强本”。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陈彭年等又奉诏重修孙强本《玉篇》,是为目前通行的《玉篇》,亦即《宋本玉篇》,又名《大广益会玉篇》。

02

贾智副教授主持
 

    王平教授指出,以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有着共同使用汉字编纂汉文辞书的历史,这种持续的学术传播和交流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其突出特点就是继篆书字典《说文》之后,形成具有东亚规模的《玉篇》类字典与影响整个东亚汉文古辞书编撰及今文字研究的《玉篇》学。《玉篇》不仅是研究中国辞书编纂史、文字发展史的重要坐标,还对东亚汉字文化圈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已经成为日韩汉文字典的代名词。从《玉篇》类字典文献入手,可以了解东亚汉字传播史、使用史、发展史。《玉篇》学研究,对于重塑以汉字汉语为纽带的东亚文化、梳理中国国学历史传播的脉络、整理一带一路上的汉字遗产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东亚《玉篇》类辞书的版本门类,王平教授介绍说,日本《玉篇》版本流沿复杂,既有原本、增字减注本、及节本之异,也有中传本与日传本之别。中传本包括清代黎庶昌在日本发现的唐代《玉篇》抄本残卷(题为“影旧钞卷子原本玉篇零卷”),罗振玉寓居日本时发现的唐代《玉篇》残卷(题为“卷子本玉篇残卷”),日本早稻田大学所藏的唐抄本《玉篇》,《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入的原本《玉篇》残卷等。关于日本《玉篇》的版本,王平教授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王贵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吕浩老师等的学术成果。目前王教授和她团队的刘元春老师主要关注的是明治时期日本学者编写的汉文辞书,其数量多达197种,而以《玉篇》命名的汉文字典则多达57种。这些《玉篇》类字典在体例上虽然祖法中国的《玉篇》、《康熙字典》,但由于是为当时学习汉字者服务,因而其具体内容注意结合实际,订正了前人编纂《玉篇》的讹误和不足。另外还有一大批《玉篇》字书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注重吸收当时常用字及异体字,收字训释注意与当时政治国策、思想风潮相结合。

    韩国的《玉篇》目前尚未发现中传《玉篇》系,而均为自编《玉篇》系,主要有《韵会玉篇》(1536年)、《三韵声汇补玉篇》(1746年)、《全韵玉篇》(18世纪末)、《校订全韵玉篇》(1898年)、《国汉文新玉篇》(1908年)、《汉鲜文新玉篇》(1913年)等数种。

    在东亚《玉篇》学研究方面,王平教授提出了“材料论”“本体论”“方法论”三方面的内容。她指出,对《玉篇》进行研究,离不开材料的支持。她和她的研究团队已经对东亚“玉篇”类古辞书进行了系统调查,整理了大量“玉篇”类珍稀文献,并正式提出了“玉篇学”的概念。在传统的版本、传播、编纂体例、今文字学研究之外,王平教授和她的团队还致力于汉字的字符集、编码以及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她说,中日韩每部《玉篇》字典都是一个系统。基于数据库的检索与类聚功能,将其进行比较研究,所得数据和结论,对于编写汉字传播史和东亚汉字发展史的贡献不可忽视。宏观汉字研究建立在微观汉字研究基础之上。因而,在东亚汉字研究的步骤上,应该从微观起步, 逐步积累材料,总结规律,然后再上升到宏观的研究。

    王平教授提出,DNA是个体生命主要的遗传物质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民族文化也有DNA,即本民族文化遗产特点。汉字字典是日本、韩国、越南各国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开发,我们要从中寻找本民族的DNA。字典是东亚文化圈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异域异语汉字历史文化的储存库。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汉文字典皆有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的特色印记。从某种意义上说,字典发展史,往往是一个国家文明与文化的发展史。据此,我们可以考察东亚各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交流的轨迹和进程。

03

开放讨论环节

    精彩的讲座之后,贾智副教授指出,作为学者,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有宽广的胸怀,既要放眼世界,又要有共享精神,服务学界,服务社会。著述等身的王平教授正是这样的一位学者,想要把科研作为一生追求的同学们要向王平教授学习。在开放讨论环节,王平教授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为中文系(珠海)的相关学科建设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并就唐代玉篇残卷的版本,繁体字与简化字,日语中“憧憬”一词与汉语的关系,以及文献数据库的校勘等问题回答了提问。